據全港關注劏房平台最新調查發現,劏房租金指數跌幅比私人住宅租金指數少。組織建議,政府清楚解釋「劏房租務管制」實施後對現租約的限制,承諾為「劏房租務管制」加上「起始租金」,清楚訂明屋內的維修責任,並訂立人均居住面積標準。
全港關注劏房平台於6月至10月期間,為「香港劏房租金指數」進行實地測量
全港關注劏房平台於6月至10月期間,為「香港劏房租金指數」進行實地測量、親身訪問租戶、批則核實等,訪問葵青、荃灣、深水埗、觀塘、油尖旺及港島區共30個單位,合共60戶劏房戶。調查發現,雖然劏房租金下跌,但幅度仍然有限。今年「香港劏房租金(綜合)指數」為407,比2019年下跌8%。另外,這兩年私人住宅租金(綜合)指數亦有下跌,下跌幅度為10%,反映現時劏房租金下跌的幅度比私樓完整單位較少。研究亦發現,劏房人均居住面積只有48平方呎,只有一張乒乓球枱的尺寸,也是近幾年調查中最低,而劏房呎租達47元,與市區新落成私樓的租金水平不遑多讓。研究亦發現,超過6成半受訪者表示居住空間不足,55%表示單位質素惡劣,87.3%受訪者同意應為人均居住面積立法,99%表示應立法規管業主履行維修責任。
平台建議必須訂立「起始租金」,租金不能高於單位應課差餉租值的150%,並指「劏房租務管制」條例內的維修責任仍欠清晰,租戶較難要求業主為單位進行非使用耗損的保養及維修。成員賴建國表示,雖然「劏房租務管制」法案已通過,政府亦表示將於明年初落實,但劏房租戶仍要面對空窗期,期望政府能盡早澄清法例對現租約監管。他又指,政府亦應清楚表明在法例實施後因所有業主必須就租約進行登記,並期望政府能承諾於兩年內正式設立「起始租金」。他續指,要長遠改善劏房租戶生活,需落實「適足住屋權」,制定最低人均居住面積,並指政府需設法改善基層住戶的生活,而設立「劏房租務管制」只是第一步。
資料來源:星島日報